铁观音是怎么做出来的(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流程图解)
铁观音是怎么做出来的(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流程图解)
铁观音,“状似观音沉如铁”,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,属于半发酵茶类。铁观音独具“观音韵”,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,滋味纯浓,香气馥郁持久,有“七泡有余香之誉 ”。春茶就要上市了,一泡好茶背后有多少辛苦和汗水呢?今天,小编带大家看看“铁观音是如何炼成的!”
采青
铁观音以及其他乌龙茶都不像绿茶那般讲究采摘嫩芽,所用的茶叶通常都如树叶一般大。
晒青
晒青的时间很有讲究,一般会选在下午3 点后阳光变得柔和时晒青,时间为15~30 分钟。
晾青
晾青是晒青的补充工序,会在清凉通风的室内进行,每隔半小时到1个小时就需翻动一次。
摇青
摇青是铁观音制作的关键,茶叶因互相摩擦而达至半发酵的状态,摇青后茶叶还会返青,之后经晾青后需再次摇青,这个过程要反复3~5 次。
炒青
传统炒青需全程用手完成,为的就是可以随时掌握温度的变化,炒锅温度一般设定为250℃~280℃。
包揉
包揉这也是乌龙茶特有的制作工序之一,用茶巾将茶叶包裹起来,通过揉搓加压,令茶叶紧结成特殊的条状,形若乌龙。
烘焙
烘焙目的是将茶叶中的含水量降到6% 以内,常与包揉交替进行,即:初烘、包揉、复烘、复包揉、再烘等,最后将茶叶加工成“毛茶”。
拣簸
“毛茶”经拣簸、筛选便可以包装出售了,一般都采用真空包装,买回家后置于阴凉处保存,也可放置于冰箱中。
唐末宋初,有位裴姓(俗名)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,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,乡民称茶为圣树。元丰六年(1083年),安溪大旱,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,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,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。他听说圣茶的药效,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,并移栽圣树。
一天,普足大师(清水祖师)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,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,不久又有山羌(俗称小黄鹿)来吃茶叶,他眼见此情景,非常感叹:"天地造物,果真圣树"。清水祖师回寺做茶,用圣泉泡茶,他思忖:神鸟、神兽、僧人共享圣茶,天圣也。此后,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。
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。南岩山麓,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"乌龙",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,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,味更甘醇。乡亲向他学习,以后,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。
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,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。乾隆六年(1741年),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,携茶相赠。方苞品后,自感为茶中珍品,遂转献乾隆,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,王细说茶之来源,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,便赐名为"铁观音"。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!优茶园_中国优茶园一个致力于打造茶叶网络大数据平台,专注于茶叶文化的网站|www.uootea.com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提示:茶叶和茶替代品的一些成分仅对人体的机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但是不能替代药品,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,患有疾病应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。